查看人体标记点数量和位置是否有变化。点击“识别重置”。
查看标记数量是否为53个点,如果少于53点看看是否漏贴或者遮挡标记点。如果多于53点,看看是否多贴点,或者场地内是否有噪点。
后处理模式下加载动捕数据,通过手动创建 markerset来调节刚体的位置及角度。一键创建的刚体,实时下不支持修改,可通过采集数据,在后处理下进行修改。
在后处理中选择刚体,右侧刚体属性栏框内的“Bone Axis”可修改刚体的轴向。
支持后处理模式下显示标记点的轨迹信息,鼠标点击右键,在 3D 视图显示设置里勾选“轨迹”,然后选择需要轨迹信息的 marker 点即可显示。
需要检查是否没有点击“解除冻结”按钮。
个别镜头没有变白色是由于这些镜头没有完整识别到 L 型标定的四个点,可继续进行 T 型标定,后续会通过标定数据进行反算。
多是由于被测物上的多个Marker点布置有较大的对称性导致的,建议布置成不规则非对称结构,可参考视频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Rr4y1c7Yp
系统中镜头可能被触碰/变动过位置或角度,或者是系统长时间未标定,重新标定即可。
1. 增加挥杆时间,同时挥杆动作不要太快,让镜头中的灰色区域尽量深一些,增大有效数据量;
2. 在群中联系销售或工程师,确认软件或镜头固件是否已经是最新版本。
不影响标定,只要确认镜头2D视图中可以看到明亮的反光标记点即可。
查看镜头网线是否插紧,重启交换机,或者更换交换机的网线接口。
需要通过 2D 视图左下角括号里的数字来检查该镜头视野中是否有除了 T 型杆之外的其他噪点,如果有需要移除或在软件里遮蔽。
可以将场地中的Marker点、标定工具移出场地,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“自动遮蔽”功能进行一键遮蔽,完成后手动检查每个镜头是否都遮蔽完全。
连接镜头后,在 2D 视图画面,选择“设置”-“2D 视图”-“显示 IP”,显示所有镜头的2D视图,检查IP地址连续性,看哪台镜头没有连接;或者目测检查镜头数码管没有亮,可能是网线或者 POE 松动,将网线与 POE分离器重新插拔处理。
可以逐步分析以下几种情况:
1. 硬件分析,检查交换机是否正常供电,以及电脑和交换机两端网线是否松动;
2. 软件分析,检查连接交换机的网卡 IP 是否是10.1.1.198,防火墙与杀毒软件是否关闭。
在确认镜头位置、角度、光圈、对焦已调节好的情况下,需要排查以下原因:
1. L型标定框实物尺寸与软件中的设置一致;根据软件设置菜单——标定——标定框架——标定杆类型,根据L型标定框实物上的Marker1-Marker3间距选择对应的标定杆类型;
2. 检查2D视图中是否有多余的噪点,重点检查挥T型标定杆的人身上是否有反光,避免在挥杆过程中出现T型标定杆以外的噪点;
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缩放设置有关,两个解决办法:
1. Windows桌面右键——显示设置——缩放,设置为100%
2. XINGYING软件图标鼠标右键——属性——兼容性——更改高DPI设置——勾选“替代高DPI缩放行为”,并将缩放执行设置为“系统”
需要通过2D视图左下角括号里的数字来检查该镜头视野中是否有除了T型杆之外的其他噪点,如果有需要移除或在软件里遮蔽。
因为在之前的设置文件中设置为Z轴或Y轴向上,现在如果更改了坐标轴的位置,大地坐标系就会随之更改,只需要重新标定即可。
第一种情况可能是在T型杆标定的时候没有完全除杂,标定通过也正好是在临界条件下通过,在标定过程中出现了杂点,在之后的数据采集中也理所应当的会出现杂点,另一种情况是场地里的器械存在反光的现象,可能在标定时将器械移出了场地,在标定完成后拿进来出现了反光情况。
坐标系是在标定的时创建,后期的大地坐标系不能随意更改。
先确认是否加载了配置文件,再确认标定的T型杆长度设置是否正确。如果这两步确认已正确完成,进一步确认标定时场景里杂点是否都已去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