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参加机器人顶会?ICRA/IROS对青年学者与产业界的意义
本文基于IROS 2025大会主席、上海交通大学王贺升教授与NOKOV度量动作捕捉近期深度访谈内容整理而成
在机器人领域,ICRA、IROS这样的顶级国际会议不仅是展示科研成果的舞台,更是结识机器人领域各方向研究者、了解当前学术及技术前沿、拓展交流合作的桥梁。作为国内机器人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,王贺升教授的参会经历,跨越了从博士生到国际学术舞台核心人物的二十余年历程,也折射出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的成长与蜕变。
王贺升教授于IROS 2024 ABU DHABI
直面交流,了解国际前沿研究动态
2005年,当时博士一年级的王贺升教授首次参加在巴塞罗那举办的ICRA,那也是他第一次真正走向国际顶会现场。“对一个学生来说,那种冲击很大。”他回忆道,会场上可能坐着的就是你的学术偶像——他们可能是主持人,也可能会在报告结束后直接向你提问交流,你可以听大会报告、听Keynote去了解当下最顶尖、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和学者做了哪些学术工作。参与IROS、ICRA这样的国际登记会议可以帮助了解国际前沿的研究动态。在顶级会议现场那种面对面的学术交流,是论文、书本和网络无法替代的体验。
2006年,IROS首次在北京举行,晚宴设在人民大会堂,这一场景令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惊叹不已。王教授笑言,从第一次参会起,他就坚持“每个会议的晚宴都要参加”,因为晚宴是建立人脉、深入交流的绝佳场合。
学术人脉与合作交流的双重收获
在IROS、ICRA这样的全球顶级会议上,王教授不仅向学术大咖取经,也与许多青年学者建立了友谊——他们当中有不少如今已成为各自领域的资深专家。这些早期通过大会平台建立的联系,为之后的学术交流国际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“我有一次在会议上认识了一位墨西哥教授,交流非常愉快。他后来派学生来我这做了一年研究,我们共同指导,这位学生也顺利毕业。”国际顶会提供了一个平台给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学者,相同领域与不同领域交叉方向的,使得研究人员得以充分交流碰撞思想,促成了更多科研合作、学术交流和联合项目的机会。
王贺升教授于ICRA 2024与海外学者交流
如今,从参会者到组织者,已成为IROS 2025主席的王贺升教授,依然鼓励实验室的学生勇敢投递并参加各类顶级学术会议。“你必须去现场,才能真正了解国际前沿和行业趋势。”他认为,这种面对面的交流,可以帮助年轻人看见学术前沿,明确研究方向,也能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带来启发。
王教授坦言,早年学生出国参会并不容易,经济和签证都是障碍。但随着国内科研环境改善,国家机器人领域研究的重视,更多学校和导师对于会给予资金支持,研究人员将会有更多机会参与各项重要会议。
参与顶会的另一面:文化与眼界的拓展
在王教授看来,参与顶级学术会议不仅仅关乎学术,不止要听报告看论文,也可以从中获得自己独特的对世界的感受和对文化的体验。巴塞罗那的高迪建筑、奥兰多的主题乐园,除了学术前沿研究——这些与会途中的“看世界”都成为他记忆中与学术相伴的美好风景。
“除了听会,我会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带着三明治出去走走,这种文化体验也是参会的附加值。”王教授说。
学界与产业界的桥梁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开始关注ICRA、IROS等机器人学界重要会议。国外很多科技巨头,比如谷歌、亚马逊,都会派研究团队参加学术会议。国内过去更多是学界参与IROS,ICRA等会议,但现在企业也意识到,除了落地应用之外,要积极参与前沿学术会议,了解现在前沿研究技术能做什么,为未来技术储备做准备。产业界更多的参与ICRA、IROS以及其他前沿会议可以帮助企业捕捉前沿技术趋势,为产品和战略布局积蓄力量。
ICRA 2024 机器人竞赛 参展作品
从2005年巴塞罗那的初次亮相,到如今活跃在国际舞台中心,王贺升教授的参会之路,见证了个人成长、学术交流合作和中国机器人学界的国际化进程。对他来说,顶会不仅是科研成果的展示,更是思想碰撞、合作孕育和视野拓展的宝贵机会。正如他所鼓励的——珍惜每一次走向世界的机会,让学术之路与世界同步。
参与ICRA、IROS这样的顶级学术会议助力学者和研究人员了解国际前沿研究动态,碰撞出更多学术交流机会,也拓展了以深度参与会议来体验世界文化的机会。
NOKOV已连续两届支持New Generation Star Project (NGSP ) 正是希望让更多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年轻力量获得这样的成长机会。本次杭州IROS 2025,NOKOV亦将继续深度参会,共同关注 IROS 2025 New Generation Star Project。
往期NGSP请关注:ICRA2024 NGSP
IROS2025 NGSP